人民日报:让中医古籍焕发新光彩

时间:2022-05-20  阅读:422

今年4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新时代古籍工作的意见》指出:“梳理挖掘古典医籍精华,推动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增进人民健康福祉。”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原创的医学科学,是中华文明的杰出代表,数千年来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医古籍是中医药传承精华的源头活水,也是中医药守正创新的核心资源。目前,我国中医古籍“家底”尚不明晰,有的保存不善,有的散落民间,有的流失海外。这些稀世珍品若有损毁,不仅是祖国医学的损失,也是中华文化的损失。因此,推进中医古籍工作,把祖国宝贵的文化遗产保护好、传承好、发展好,对于赓续中华文脉、弘扬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古籍承载着中华文化的基因,流淌着中华文化的血液,蕴藏着中华民族的哲学思想和生存智慧。我国现存中医古籍在全部古籍中占有很大比重,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例如,中医药学不仅在理论上继承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而且在实践中发展了“天人合一”的思想,将顺应自然、和合共生等理念运用到具体诊疗中,提倡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坚持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同时,中医药学提出“医乃仁术”“大医精诚”“人命至重”等观念,体现了中华民族厚德载物、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因此,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有利于坚定中国人的文化自信。


中医古籍是中医学术体系和原创思维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防病治病经验的宝库,也是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根基。例如,青蒿素的问世,就是从中医古籍中得到的启示。屠呦呦在翻阅古籍《肘后备急方》时,看到“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的记述获得灵感,成功提取出青蒿素,挽救了数百万人的生命。又如,《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温病论》等古籍中,蕴藏着大量防治疫病的经典方剂。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我国通过临床筛选出的“三药三方”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中,清肺排毒汤、化湿败毒方、宣肺败毒方三个方剂,都是由古代经典名方化裁而来。因此,加强中医古籍保护和利用,有利于充分发挥中医药防病治病的独特优势和作用,也有利于推动传统医学与现代医学更好结合。


中医药作为我国独特的卫生资源、潜力巨大的经济资源、具有原创优势的科技资源、优秀的文化资源和重要的生态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中医药振兴发展迎来天时、地利、人和的大好时机,中医古籍工作面临新要求、迎来新机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十四五”中医药发展规划》提出:“实施中医药古籍文献和特色技术传承专项,编纂出版《中华医藏》,建立国家中医药古籍和传统知识数字图书馆。”我们要以此为契机,遵循中医药发展规律,传承精华,守正创新,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切实把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让中医古籍薪火相传,焕发新的光彩。


中医药学包含着丰富的健康养生理念和实践经验,是中华文明的一个瑰宝,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我们要坚持古为今用,加强古典医籍精华的梳理和挖掘,让中医古籍“活”起来,使之与现代健康理念相融相通,更好地护佑人民健康,为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