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让基层诊疗插上“云”翅膀

时间:2020-04-01  阅读:635

  陕西盛产道地药材,中医药文化底蕴深厚,素有“秦地无闲草,陕西多名医”的美誉,扁鹊、孙思邈就是其中杰出的代表。近年来,随着《中医药法》及相关政策的出台,国家将中医药发展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仁医工程”平台紧跟国家战略步伐,根据陕西省的现实情况与“陕西中医药大学”合作,成立中医药适宜技术培训基地,并携手中国中药协会中医药适宜技术委员会通过“仁医培训”“仁医论坛”“仁医评选”等多种活动,不断深入推广简、便、验、全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极大的提升了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

  为了全面了解基层医生的诊疗需求,“仁医工程”推出了“走近仁医”大型公益访谈活动,访谈中发现了一大批医术精湛,医德高尚的基层医生,他们用坚守与执着守护着当地老百姓的健康. 

  2019年4月2日-3日,“仁医云诊所”助推基层诊疗行动在陕西摩美得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总经理郭荷茵的带领下沿着“走近仁医”的足迹继续前行,本次活动一共走访了8家诊所,分别是西安未央区董彩菊诊所;陕西临潼李文学中医内科诊所;陈燕的陕西省渭南市蒲城县东鲁村卫生室;蒲城县高阳中心卫生院(院长:王松源);杜永军、李蕾夫妇的官路镇瓦新村卫生室;王玉杰的陕西省渭南市华州区拾村村卫生室;张德杰的孝义镇杜家村卫生室;闵超峰的陕西省渭南市临渭惠康内科门诊部。

  对于“仁医云诊所”软件的使用基层医生们表现出了极大的热情,但基层诊所地处偏远,医疗条件相对薄弱,软件技术人员努力克服困难,修复网络,更新系统,手把手教医生使用,并互相建立联系方式,方便后期答疑解惑。  

  在基层诊所走访过程中我们欣喜的发现,陕西地区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成绩斐然,人民群众对中医药适宜技术的认知度和认可度正在逐步提高,对中医药服务的获得感和满足感也在逐步增强。  

  杜永军、李蕾夫妇扎根基层,服务百姓,多年的诊疗为他们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近些年他们多次参加“仁医工程”中医药适宜技术高级培训班学习,几乎每年参加“仁医工程”博鳌中医药高峰论坛,通过学习与交流他们的医技得到了突飞猛进的提高,诊所门前每天都会看到排长队等候贴敷治疗的患者,确切的疗效和高尚的医德为他们赢得了口碑! 

 

  陕西临潼李文学中医内科诊所是中医药适宜技术陕西省观摩基地,也是全国首家被授予“仁医堂”的诊所,该诊所除了诊疗患者还发挥着传授技术和交流经验的积极作用,是基层诊所的标杆和榜样,李文学表示,正因为“仁医工程”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才让自己获得了飞速的成长和进步, 作为全国首家被授予“仁医堂”的诊所,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责任,自己一定会全力以赴,不负众望,脚踏实地,继续运用中医药适宜技术为广大老百姓服务,同时会与全省基层医生加强沟通,分享讨论,提升大家的诊疗水平,为中医药适宜技术的广泛传播做出自己的贡献。

  孝义镇杜家村卫生室的张德杰大夫是当地的一名老中医,他曾任龙背医院院长,从医35年来,他行仁医,施仁术,治愈了许多疑难杂症,本村25岁女大学生丁某因发烧导致脑部感染,经多家医院治疗无果,在家属即将放弃治疗时张大夫接手了这位患者,张大夫通过精心治疗竟硬生生把这位女孩从鬼门关拉了回来,医好了西医无法治愈的病,为中医正名!尽管张德杰大夫医技高超,但他还是坚持学习,2017年,张大夫连续参加了“仁医工程”组织举办的“中医药适宜技术陕西中医药大学高级培训班”和“中医药适宜技术中国中医药科学院研究生院高级培训班”,目前他已是一位熟练掌握穴位贴敷技术的高手,十里八乡慕名前来就诊的患者络绎不绝。

  为期两天的“仁医云诊所”助推基层诊疗活动结束了,作为“仁医工程”平台的一个服务项目,“仁医云诊所”在推动门诊病历、处方电子化、标准化的同时,还要充分满足乡村医生的学习与提升的诉求、借助网络的力量传播科学而实用的医学理论、知识、技术,尽最大努力为工作繁重的乡村医生提供高效便利的学习内容,让基层医生与时俱进的提升医技,系统全面地学习医学知识以应对基层复杂的医疗环境,真正为广大基层医生搭建可靠、先进、实用的学习与应用平台。

<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