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遗尿
【概述】
  小儿遗尿为病证名。是指以小儿已达到膀胱应能控制排尿的年龄入睡后仍有不随意排尿为主要表现的疾病。为儿科常见病。
【临床表现】

  小儿不自觉地排尿者为遗尿,睡里自出者谓之尿床,常见于学令儿童。
  若婴幼儿时期,由于发育尚未健全,排尿的正常习惯还未养成,或因白天嬉戏过度,精神激动,夜间偶有尿床者,则不属病态。
  小儿遗尿·肺脾气虚证
  小儿遗尿·肺脾气虚证是指肺脾气虚,治节固摄失司,以夜间遗尿,日间尿频而量多,易患感冒,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食欲不振,大便溏薄,舌质淡红,苔薄白,脉沉无力为常见症的小儿遗尿证候。
  小儿遗尿·肾气不固证
  小儿遗尿·肾气不固证是指肾气亏虚,固摄失职,以睡中经常遗尿,甚者一夜数次,尿清而长,熟睡不易唤醒,醒后方觉,神疲乏力,面色晄白,肢冷,腰腿酸软,记忆力减退或智力较差,小便清长,舌淡,苔少,脉细为常见症的小儿遗尿证候。
  小儿遗尿·肝经湿热证
  小儿遗尿·肝经湿热证是指肝经湿热,下迫膀胱,以睡中小便自遗,尿黄量少,性情急躁,多梦,或夜间齘齿,手足心热,面赤唇红,口渴多饮,甚或白睛红赤,舌红,苔黄,脉弦数为常见症的小儿遗尿证候。
  小儿遗尿·心肾不交证
  小儿遗尿·心肾不交证是指肾阴不足,心火偏亢,心肾不交,以梦中遗尿,夜寐不安,烦躁吵闹,白天多动少静,难以自制,或见五心烦热,潮热形瘦,舌红,少苔,脉细数为常见症的小儿遗尿证候。

【贴敷技术治疗】

  一,适用于肺脾气虚及下元虚寒证
  1,药物组成:丁香1份、肉桂2份、益智仁2份、覆盆子2份,芡实2份。
  具体操作:以上药物共研为细末,取2-3克,用消肿止痛液调和,贴敷于脐部,每晚1次,次日早晨除去,7天为1疗程。
  2,药物组成:五倍子,丁香,肉桂,覆盆子,金樱子,菟丝子,何首鸟,益智仁。
  贴敷取穴:神阙,关元,肾俞,命门。下元虚寒证加膀胱俞,肺脾不足证加脾俞、肺俞。
  具体操作:研细末备用。取药细末,用消肿止痛液调和成糊状。取适量的药膏,每穴取1.5~2g,每次选取2~3穴,依次交替选用,消肿止痛贴固定。敷贴时间为12小时,每日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
  二,透用于心肾失交及肝经湿热证
  药物组成:白芍,昊茱萸,白术,白矾,柴胡。
  具体操作:以上药物共研细末,用消肿止痛液调和成糊状,外敷神阙穴及涌泉,消肿止痛贴。每晚睡前给药,次日晨揭掉,每日1次,连续用药7~10天。

【其它适宜技术治疗】
  体针法
  1.取关元、三阴交、肾俞、膀胱俞、气海等穴为主。沉睡难唤醒者加百会、神门;体虚纳差加足三里;尿频加次髎。
  2.治则:健脾益肺,温肾固摄。处方:中极膀胱俞三阴交。
  方义:中极乃膀胱之募穴,配背俞穴膀胱俞为俞募相配,能振奋膀胱气化之功能;三阴交为足三阴经交会穴,可通调肝、脾、肾三经之经气而止遗尿。
  随证配穴:肾气不足—肾俞,尿频—百会。
  操作:毫针刺,补法;可灸。每日1次,每次留针30min,10次为一疗程。
  耳针法
  1.取肾、膀胱、脑、缘中、枕、尿道区及敏感点等处,每次酌选2~3穴,中等刺激。可埋针。
  2.选穴:肾膀胱皮质下尿道。
  方法:毫针刺,中等刺激强度,每次选用2~3穴,每日1次,每次留针20min。亦可用揿针埋藏或王不留行籽贴压,每3~5日更换1次。
  头针
  取足运感区、生殖区为主,间歇捻针或用电针。
  皮肤针法
  选穴:小腹部任脉经夹脊(第11~21椎)三阴交肾俞脾俞膀胱俞
  方法:每天睡前叩打1次,每次叩打20min,轻度或中度刺激。
  穴位注射法
  选穴:参照刺灸法穴位
  方法:用维生素B1或维生素B12注射液,每穴每次注射0.5ml,隔日1次。
  注意事项
  治疗期间家属应配合,夜间定时督促患儿起床排尿,鼓励患儿树立信心。对因器质性病变及不良习惯而造成者,应首先积极治疗原发病及纠正旧习惯。

【经典案例分析】
  张*,男,4岁。持续尿床2月有余,尿常规,腹部B超正常,排除脊柱裂、多尿性疾病。经辨证为小儿肾气不足、下元虚汗。
  方:丁香30g,肉桂30g,覆盆子15g,五倍子15g。诸药研成细分,每次取3g,用消肿止痛液调和,消肿止痛贴固定于神阙穴,入睡贴敷,晨起去掉。连用3天后,休息1天,为一个疗程。连续使用5个疗程。
  一月后复诊,尿床减轻为每周一次。判定为治愈(尿床次数<每周两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