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
【概述】

  发热为症状名。出《黄帝内经素问·气交变大论》。指体温升高,超出正常范围;或者虽然体温正常,但自觉身热不适的表现。


【临床表现】

  发热原因,一般可分为外感与内伤两类。本节论述外感发热。外感发热,常因感受六淫之邪及疫疠之气所致。多属于实,可见于感冒、伤寒、温病、瘟疫等病症。
  发热恶寒即发热怕冷。出《黄帝内经素问·至真要大论》。系感冒、伤寒、温病等多种外感热病的常见症状。一般先见恶寒,继而发热,发热后恶寒即减轻。亦有已发热而仍恶寒者。《伤寒论·辨太阳病脉证并治》:“太阳病,或已发热,或未发热,必恶寒,体痛,呕逆,脉阴阳俱紧者,名曰伤寒。”“病有发热恶寒者、发于阳也。”为太阳表证的主要征象,治以解表为主。亦为劳倦内伤的常见症状之一。

【贴敷技术治疗】
  方一:
  药物组成:栀子、桃仁各等份。
  具体操作:将上药研为细末,用鸡蛋液和消肿止痛液调和,贴敷于双涌泉穴。贴12小时,连续贴2天。
  方二:
  药物组成:知母、石膏、薄荷各一份
  具体操作:将上药研为细末,用柴胡液和消肿止痛液调和,贴敷于大椎穴。贴8小时,连续贴2天。
【其它适宜技术治疗】

  放血疗法

  取穴:大椎、少商、中冲。

  具体操作:酒精消毒放血部位,三棱针点刺,挤10-20滴血,或血色由深变浅即可。一般放血一次,若未缓解病情,可再次按放一次。多数患儿在针刺放血1-2次后好转。

  刮痧疗法

  取穴:背部膀胱经、手阳明经、天柱骨。

  具体操作:在需刮拭部位涂刮痧油或甘油,根据不同的病证,选择不同部位,使皮肤出现痧点。两次刮痧间隔3-7天。一般操作1次。

  大椎刺络拔罐

  取穴:大椎穴

  具体操作:大椎穴位于督脉,督脉为阳经之海,是退热要穴。在大椎穴进行皮肤消毒,用三棱针点刺出血后,再行拔罐,留罐3分钟,以加强针刺治疗的作用。一般治疗1次,有较好的退热效果。

【经典案例分析】
  患儿,男,9个月。患儿于昨日受凉今晨7点左右突然出现高热,烦躁,鼻塞。体查;38.5℃,神清,面红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1度肿大。双肺呼吸音增粗。舌红,有芒刺,苔薄黄,脉浮数。
  上呼吸道感染(感冒:风热犯表证)方药:1.注意休息,肛门塞退热栓并告知家长,孩子汗出热退后还有可能会再次发烧,这是机体对抗的过程,应多喝水2.金银花,连翘,栀子,黄芩,牛蒡子,芦根。贴大椎。2.枳壳,厚朴,芒硝,桃仁,柴胡,川牛膝,贴神阙(泻热下行,有便稀,不用担心)